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研究>>学术成果>>正文

杜桂萍:诗性建构与叶小鸾形象生成演变


2021年09月12日 21:07  点击:[]

9月10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杜桂萍应邀来我校作题为“诗性建构与叶小鸾形象生成演变”的主题讲座。讲座由1331.c.om.银河游戏教授、博士生导师石玲主持,文院师生在场聆听、参与交流。

杜桂萍教授从叶小鸾文学形象的生成、金圣叹降乩活动与叶小鸾形象、叶小鸾形象的影响与文学接受三大方面深入浅出,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精彩报告。

杜教授对叶小鸾的一生进行了简单梳理,列举出她的引人注目之处,如绝世之姿、柳絮才高、婚前夭亡等等。杜教授指出正是这些审美元素彼此激发、相互建构,使得历史人物叶小鸾具有了文学想象的丰富因子。进而杜教授又就为何如此之多的审美元素会凝聚在叶小鸾这个闺中少女的身上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首先,杜教授认为叶小鸾作为一个深闺女子,她之所以最后成为一个理想的女性形象与她的父母,尤其是她的父亲叶绍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杜教授指出叶小鸾的人物形象最初是通过她父母的描绘进入大众视野的。对此,杜教授陈述了三点理由:其一,叶小鸾的父母对于叶小鸾形貌进行了很多修辞性描述,如“明眸善睐,秀色可餐”“倾国殊姿,仙乎独立”等都给人以文学想象的空间;其二,叶小鸾之母对于叶小鸾的死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叙述。据其母所述,叶小鸾婚前五日而卒,卒逝之时依旧眉目晴朗,其死因之扑朔迷离不得不引人遐想,而其死亡状态如此特殊也令人惊异;其三,叶绍袁刊刻发行了叶小鸾的诗作以及家人对她的悼亡诗。叶小鸾死后,她的父亲叶绍袁将她的诗作刊刻成集、发行于世,并在诗集中附加极具引导性的评语,暗示叶小鸾已经“羽化成仙”。此外在叶绍袁所整理的近百篇关于叶小鸾的悼亡诗中也充满了对于叶小鸾成仙成道的祝福与暗示。叶小鸾的才女形象以及成仙结局由此而凸显出来。杜教授总结道叶小鸾借助先天具有的文学想象诸多因子,又因其父母的先进观念及有意识的传播弘扬,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私人语境进入公共领域,成为晚明江南地区的一个美丽传奇。

其次,杜教授还指出叶小鸾人物形象之生成还应归功于时代。晚明心学流行,人开始发现自我的价值,女性的生活与创作逐渐演变为男性话语的“中心”。但是杜教授特别强调,这种以女性为中心的表达实际上是男性文人标榜自我、反抗流俗的表现。同时,叶小鸾佳人早夭也契合了男性怀才不遇的悲伤心理,获得了他们的情感共鸣。因此叶小鸾这类形象的产生是否意味着女性之解放还有待商榷。

此后,叶教授论及了金圣叹在扶乩活动中对于叶小鸾形象的审美塑造。扶乩是明清时期市井百姓预测吉凶、禳祸辟邪的重要形式。金圣叹在少年时期曾在吴中一带从事扶乩活动,并两次应叶绍袁之请为叶家进行扶乩。杜教授认为金圣叹的乩文以他洞微烛隐的判断能力、不失时机的观察能力乃至细致无痕的诱导能力赋予了叶小鸾鲜明的个性特点,塑造出叶小鸾的潇洒风致,这些特点构成了后来叶小鸾形象最为生动传神的精神内核。此外,杜教授还指出金圣叹很有可能在对叶小鸾的形象进行塑造的过程中注入了他对杜丽娘的理解。

最后,杜教授主要从叶小鸾与《红楼梦》、叶小鸾与尤侗《钧天乐》论及叶小鸾形象的影响与文学接受。杜教授指出后世往往将那些夙根灵慧、时有出尘之思而又早夭的女性比附于叶小鸾,在许多诗词甚至小说中我们都能找到叶小鸾的身影。在谈及叶小鸾与林黛玉形象对比时,杜教授以为正是无数个叶小鸾们的女性形象群体成为了曹雪芹演绎“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艺术源泉。而论及叶小鸾与尤侗《钧天乐》,杜教授认为尤侗在与叶家往来的过程中倾慕上了这个叶家父母口中的完美才女。《钧天乐》女主人公寒簧实则寄托了尤侗对于梦中情人叶小鸾的憧憬。但是杜教授又进一步指出尤侗并没有与叶小鸾进行过实际接触,他笔下的寒簧其实是他想象中的叶小鸾与一直陪伴着他的妻子的结合体。杜教授认为尤侗所塑造的寒簧贪图功名利禄,缺乏对情的认可与追求,相比于叶氏父母口中的叶小鸾以及金圣叹乩文中的叶小鸾形象都是大打折扣的。

在互动交流环节,师生们纷纷积极地加入讨论。就尤侗科举失败的经历与他在《钧天乐》中的欲望投射、女性作家对于男性形象的塑造、叶氏家族的感性创作与理性思考(叶燮与叶小鸾)、从历史人物到文学形象的演变及后世接受等问题进行探讨。

石玲教授对杜桂萍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感谢,对报告内容进行了总结,认为杜教授的报告通过叶小鸾串联起金圣叹、《钧天乐》、《红楼梦》等内容,显示出深厚的学术底蕴与学术功力,还有学术敏锐性,给我们很大启发,受益匪浅。

主讲人简介:

杜桂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曲研究会副会长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数项,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献》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清初杂剧研究》等多部学术著作。

撰稿:张涵

摄影:张涵

审核:石玲

终审:贾振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