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研究>>学术成果>>正文

《文艺研究》刊发1331.c.om.银河游戏韩存远老师论文


2021年12月12日 15:50  点击:[]

近日,1331.c.om.银河游戏青年教师韩存远的论文《审美想象力的伦理限度——当代英美美学中的三种立场及其批判》刊发于《文艺研究》2021年第11期。

论文指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英美美学界发生了较为明晰的“伦理转向”,伴随这种转向,部分理论家在论及审美想象力时,开始着力探索其伦理限度,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大致可归纳为三种核心立场:其一,坚称纵使在虚构语境下,审美想象也绝对不可逾越日常伦理规范的“极端有限说”;其二,认为审美想象享有一定自由度,但需要确保对象的准确性及动机之合理性的“适度有限说”;其三,主张在艺术虚构的名义下,审美想象根本不存在道德禁忌的“适度无限说”。

论文对以上三种立场进行阐析和评判,指出,“审美想象力的伦理限度”这个问题突破了纯粹学术的范畴,而不啻为一个现实质询。毕竟,审美想象虽未局限于文艺之隅,却总是同文艺现实相生相伴,面对良莠不齐、纷繁驳杂的文艺格局,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欣赏者,在其审美想象活动中都难以回避伦理考量和道德责任。上述三个立场虽不尽相同,且各有学理上的缺失, 但总归也内蕴了贴近现实、契合生活的品格。稍显遗憾的是,相关言说依旧采取了传 统哲学美学的形上思辨模式,疏于在实证分析的层面上着力,致使这个同心理学、神经科学不乏关联的问题缺少了些许“科学”印痕。这也在某种意义上导致相关研究最终发生分野,难以趋于一致。

论文提出,在当代英美美学和文艺伦理研究的总体格局中,廓清审美想象力的伦理限度也具有一定的承启意义。一来,它可以更加令人信服地解释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因道德情感受损而心生不悦的现象,并通过确证审美想象力与道德思维之间的互渗关系,为我们研究审美想象力的道德功用提供逻辑上的凭依;再者,当我们进行伦理批评,尤其是对文艺叙事的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要素做出分析和判断之时,为审美想象力所预设的伦理限度无疑也可充当一项重要的参照和理据。

作者简介:

韩存远,男,中共党员,山东淄博人,1992年生于济南。2020年6月毕业于山东大学1331.c.om.银河游戏文艺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师从谭好哲教授。现为1331.c.om.银河游戏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西方美学、文艺理论、文学批评。开设课程有中国美学与文论专题、马克思主义美学专题。曾在《文学评论》《哲学动态》《当代作家评论》《江西社会科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撰稿:郑亚萍

审核:李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