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研究>>学术成果>>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1331.c.om.银河游戏王兆鹏教授文章


2022年03月02日 14:27  点击:[]

3月1日,1331.c.om.银河游戏王兆鹏教授的文章《继往开来,推陈出新——探索王力上古韵部排序》刊发于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网转发,全文如下:

作为现代意义上汉语语言学的关键奠基人之一,王力先生的研究囊括音韵、词汇、语法、文字、语言史、语言学史、语言文字应用等诸多领域,给后辈学者留下极其宝贵的学术财富。后辈学者在某个相关学术点上的推进,都要把王力先生的著述作为原点或原点之一。

我们在阅读王力先生上古韵部论著时,发现他的著述中上古韵部的排序以及名称、拟音发生了或大或小多次变化。针对这种情况,王力先生说:“以最后出版的为准。”王力先生的“后出为准”必有所据,惜先生于1986年遽归道山,未及解说,留下音韵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迄今为止,学界对王力先生上古韵部的排序,或择一而从,或依其“后出为准”,尚鲜有深究其成因的。

庆幸的是,王力先生将每一阶段的研究成果真实地记录在自己的新著中。我们依据上古通假字材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从通假关系推测上古韵部所得出的结论,恰好与王力先生推陈出新的排序结果相契合,这也许是解开王力先生上古韵序几次更新之谜的一把钥匙。

一、上古韵部系统的初步定型

王力先生对古韵排序的最初成果见于《汉语史稿》(1957)。他在批判继承前人古韵观点的基础上,以先秦韵文及谐声偏旁为材料,以《切韵》音系为参照,分立脂微,独立入声,总结出《诗经》时代11类29部、《楚辞》时代11类30部、阴入阳三声相配的古韵系统。《诗经韵读》(1980)和《楚辞韵读》(1980)所排韵部次序与《汉语史稿》一致,韵部名称、数量、拟音稍有改动。

《汉语史稿》中上古韵部共分3大类11小类:[-ŋ]类(①之职蒸②幽觉冬③宵药④侯屋东⑤鱼铎阳⑥支锡耕);[-n]类(⑦脂质真⑧微物文⑨歌月元);[-m]类(⑩缉侵⑪盍谈)。小类内部为对转关系,如“之和蒸”;小类之间为旁转关系,如“之和幽”。

王力先生通过整理分析《诗经》《楚辞》中的韵脚字,标出了韵脚字的上古音及通韵、合韵情况。通韵反映韵部的对转情况,它决定韵部小类的划分;合韵反映韵部的旁转、旁对转、通转情况,它决定小类的前后顺序。根据这些标注,我们对《诗经》85次通韵、125次合韵,《楚辞》35次通韵、64次合韵作了梳理,验证了除“耕、物、缉、侵”四个韵部之外,其他韵部的对转关系。由于通韵、合韵数量的缺乏,我们没有找到这四个韵部的排列理据,也没有在王力先生的著作中找到说明。为此,我们选用王力先生没有大量采用、数量宏富、古音关联可靠的通假字作为研究材料,来厘清上古韵部之间的次序。

我们以王辉《古文字通假字典》(2008)为底本,对出土文献中的4640组通假字作了统计梳理,其中同部通假有3879组,异部通假有761组。统计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间的对转频次,我们发现包括“耕、物、缉、侵”在内的11类韵部内部关系紧密,小类间的界限分明。同时,我们也对楚简帛及传世文献通假字作了统计,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充分证明了王力先生将古韵分为11类的正确性。

二、歌类、支类的跨界排列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1962)和写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清代古音学》中,吸收了清儒江有诰的观点,调整了《汉语史稿》的排列顺序,[-ŋ]将类的支锡耕排在[-n]类歌月元和脂质真中间,跨大类排序。对此,读者多有疑惑。最近我们在研究传世文献通假字时,发现其旁转数据与王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

我们统计了高亨《古字通假会典》(1989)中的3097组异部通假,在确定韵部对转关系的基础上,比较11个小类之间的通假频次,进而确定韵部的旁转关系。从各组通假字在传世文献中出现的次数看,支类跨小类通假共461组,其中与歌类165组,脂类通假135组,之类42组,鱼类41组,微类39组,其他5个小类通假共39组,平均不足8组。可以看出,支类与歌类、脂类关系最为密切。王力先生破例将支锡耕放到[-n]类韵部中间,就是为了标明支类韵部和歌类、脂类韵部的亲密关系。可能考虑到支类的跨界影响了大类的划分,在《古代汉语》(1962)稍后的《汉语音韵》(1963)里,先生又把歌类和支类上下颠倒排列,让支锡耕重归[-ŋ]大类,歌月元返回[-n]大类,这既消除了跨类之嫌,又体现了两者韵尾不同、主要元音相近、交往频繁的语音事实。

三、新的通转关系的确立

通转说萌芽于宋,发展于清。王力先生穷四年(1974—1978)之功,著成《同源字典》一书。书中共列两种形式的韵部次序:一种重在说明通转,但未标明统计及推导过程;另一种顺序与《汉语语音史》《音韵学初步》一致,但未列明通转关系。两种韵部次序虽形式不同,但内涵一致。第一种韵部次序确立了“之职蒸—微物文—缉侵、支锡耕—脂质真、鱼铎阳—歌月元—盍谈”三组通转关系,表现为主要元音相同、韵尾不同的韵部之间的音转。针对《同源字典》中体现的通转关系,我们首先统计《同源字典》中标注出的同源词的音转数据,并加以梳理。《同源字典》中的770组音转数据,确立的通转关系为“之类—微类—侵类”“支类—脂类”“鱼类—歌类—谈类”,与王力先生所排通转关系结论相合。

出土文献通假字的数据更支持这一结论。就[-ŋ]类(之幽宵侯鱼支六类)韵部与[-n]类(歌脂微三类)韵部的关系而言:鱼类与歌类、支类与脂类、之类与微类通假数量最多,关系紧密,即歌脂微三类的韵部组序应当分别对应鱼支之三类。就[-ŋ]类(之幽宵侯鱼支六类)韵部与[-m]类(侵谈两类)韵部的关系而言,之侵两类关系紧密,其他五类与侵类通假情况较少。鱼谈两类关系比较紧密,其他五类与谈类的通假情况也较少。由此可见,侵谈两类的韵部次序应当分别对应之鱼两类。因此,出土文献通假字所反映的通转关系为:“之类—微类—侵类”“支类—脂类”“鱼类—歌类—谈类”。这与王力先生《同源字典》得出的通转关系结论一致,殊途同归。

上古韵部的研究不同于中古韵系、近古韵系的研究,后者有当时学者留下的记录作为底本,而上古韵部的研究则纯然是后代学者的回溯重建,这一过程从宋到当代,学者们接力研究,既继承又创新,不断细化——这就是章太炎所说的“前修未密,后出转精”,而王力先生无疑是这一学术历程的总结者、集大成者。王力先生对上古韵部次序的多次改进,体现了先生对学术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他不仅不囿于前人成说,而且勇于自我否定,不断把学术成果从相对真理向着绝对真理一步步推进、逼近。当今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出土文献、传世文献中的语音材料大量涌现,给上古韵部排序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我们需要发扬先生不断探求的精神,探析先生韵部排序之理据,把上古韵部的研究推向新的阶段。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通假字的上古韵部亲疏关系与排序研究”(20BYY12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1331.c.om.银河游戏)

作者简介:

王兆鹏,男,汉族,中共党员,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汉语音韵学。现为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音韵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省教育厅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先后在《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汉语史学报》《汉语史研究集刊》《1331.c.om.银河游戏学报》《文史知识》《语文建设》《汉字文化》《中国社会科学报》《大众日报》等学术期刊、报纸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音韵学研究专著3部,主编、参编著作15余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