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4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审张锦教授应邀做客1331.c.om.银河游戏崇文大讲堂,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带来题为“‘疯癫’的生物学、语文学与政治经济学:一种跨学科的方法论尝试”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1331.c.om.银河游戏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于冬云教授主持,1331.c.om.银河游戏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部分教师、研究生以及其他高校的师生共同聆听并参与交流。
讲座伊始,张锦教授从五个方面介绍了本次讲座议题提出的参照语境,即跨学科研究、西方文论相关论题的接续性探讨、法国二战后的历史语境、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法国历史圈中年鉴学派对兰克史学的反思以及对戴高乐主义建构的主流历史叙事方式的重写。张锦教授指出,正是在上述语境中,福柯以“疯癫”为方法重新进入对欧洲史的叙述,具有相应的理论诉求与现实关照,“疯癫”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与生物学、语文学和政治经济学相关的权力实践。
随后,张锦教授对福柯的理论文本进行细读,以生物学、政治经济学、语文学议题为话语范畴,并结合历史文献的实证资料,探讨文艺复兴时期、古典时期、近现代三个历史阶段的“疯癫”,考察理性与“疯癫”在历史进程中的复杂关系以及福柯对“疯癫”的话语实践史的重构。
首先,张锦教授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愚人船”的意象出现在文艺作品之中,如博斯的绘画作品《愚人船》等,“疯癫”在艺术领域的大量再现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瘟疫与战争有关,“疯癫”超越死亡并成为一种解除死亡恐惧的方式,其代表着未知与神秘,“疯人”形象往往具有预见真理的能力,并在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等人的作品中具有结束矛盾冲突的作用。
其次,张锦教授以高乃依的戏剧作品为例,概述十七世纪初文学“疯癫”体验的变化。分析古典时期“禁闭所”的大量建立与劳动的道德伦理诉求的关联性,以及在疯人展的“兽性”讨论中“疯癫”所隐含的理性话语无法解释的神秘内涵。
最后,张锦教授介绍了近现代时期仁慈医学的产生背景,并认为精神病院的建立是政治经济学时代下社会资源再分配的结果,精神病院的“现代父权制”结构模式成为资产阶级社会治理方式的隐喻与缩影。在结语中,张锦教授强调历史既是哲学的媒介,也是理论的媒介与装置。
在师生互动环节,同学们从“曹禺戏剧作品中‘疯癫’母题叙事的跨文化实践与中西话语的区别”“‘疯癫’议题的后殖民延续”“‘疯癫’以极端形式进入‘他者’的有效路径”等方面踊跃提问,张锦教授从理论使用的有效性与有限性以及多维度设置参数的必要性等角度详细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师生互动轻松活跃,讲座学术气氛浓郁。
于冬云教授对张锦教授的精彩报告致以诚挚谢意,并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她指出,张锦教授的讲座中包含详细的实证历史资料,具有极强的实证意识与史学思维。张锦教授从历史进入问题,从理论到历史,从历史到理论的研究方法,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对相关问题的恒常性关注,对同学们均具有启发意义。讲座在积极融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主讲人介绍:
张锦,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外国文艺理论研究分会秘书长。研究方向为西方文论、跨文化对话、福柯研究、媒介研究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跨学科视域中的福柯理论研究”。代表专著有《福柯的“异托邦”思想研究》,译著有《萨特》。另有合著《改革开放30年的外国文学研究》。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国外文学》《当代电影》《东南学术》等期刊杂志发表论文译文30余篇。2021年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拔尖人才”,2023年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英才”。
撰稿:王海琦
摄影:李 金
审核:于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