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正文

[学术报告]房福贤教授:我的治学道路


2019年12月15日 20:08  点击:[]

12月13日下午,应1331.c.om.银河游戏、社会科学处邀请,海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房福贤教授做客第945期社科大讲坛。本次讲座在千佛山校区教学三楼3141会议室举办,主讲题目为“我的治学道路”。讲座由1331.c.om.银河游戏博士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魏建教授主持,1331.c.om.银河游戏项目教授、硕士生导师陈夫龙出席讲座,1331.c.om.银河游戏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和许多热爱文学的社会人士到场聆听。

房福贤教授演讲中

魏建教授主持

房教授从自己幼时的“数学梦”“诗歌梦”讲起,谈及自己自学数学、创作诗歌,直到1975年被推荐到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命运的安排就是这样的不可思议,我最初想成为一个数学家,后来又想成为一个诗人,却阴差阳错地成了一个教授文学的大学教师。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学梦、诗歌梦渐渐离我而去,最终变成了我人生中久远而温馨的记忆”,房教授回顾自己文学之路的起点时作出了这样的总结。

中国当代文学是文革以后才出现的年轻学科,在当时的研究界并未受到重视。但是80年代之后,中国当代文学很快在高校的学科教学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且成为学生广受欢迎的一门学科。作为一个刚刚留校不久的青年教师,能够在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初创阶段就参与其中,房教授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当时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的方向分为“沉潜式”的文学史研究和“介入式”的跟踪批评两条道路。由于后者所具备的及时性和高效性的特点,跟踪批评成为房教授选择的主要学术方向。

活动现场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房教授在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有了很大进步,但在治学方式上依然是倾向于“介入式”文学批评。房教授对于自己当年的学术定位并不满意,因为文学批评需要批评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秉笔直言的勇气和及时跟进的洞察力,而房老师认为自己不善交际、性格内向,这使他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跟不上时代步伐。

上世纪90年代初,在经历了一段迷茫、困惑与苦恼之后,已经是副教授的房老师考取了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学者许志英与胡若定先生。房教授认为这是他治学道路上的关键一步,在这座百年学府里,他不仅接受了新的学术训练,而且从浮躁中解脱出来重新回复平静。博士论文《中国抗日战争小说史论》也正是在这样的学术环境下酝酿写作出来。房教授认为他在抗战文学研究在理论上的突破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重述了“中国抗日战争文学”概念,将抗战文学从特定时空的文学转换为跨时空性的文学;二是提出了战争文学的两种评价标准,即政治意义与艺术价值;三是梳理了中国抗战小说的发展历史。博士论文的写作给房教授带来了新的学术启示,即寻找既有个人兴趣、同时又有可持续性研究的课题;从自我体悟出发,不要迷信某些所谓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再者要有回到现场的执着,努力从资料搜集入手。

进入新世纪以后,因教学工作的需要,房教授在研究中国抗战文学的同时又相继开辟了一些新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研究生教育教学。这一阶段的成果主要有:编写了《新时期中国文学生成语境研究十六讲》《齐鲁文化形象与百年山东叙事》等多部研究著作。房教授认为,他新世纪以来的当代文学研究虽然延续了90年代的治学风格,但是整体来看,当代文学学科基础性知识的总结多了,在某些方面有所建树的雄心少了。房教授最后指出,“为而不争”是圣人之道,也是治学之道,尽管不能完全做到,但确实心向往之。

在交流互动环节,房教授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地解答。博士研究生朱文健结合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提出疑问:现在导师大多要求论文有“问题意识”,那么具体来说,论文选题该怎么寻找“问题意识”?房教授认为,论文选题确实需要“问题意识”,但是不要把“问题意识”理解的太狭隘,人文学科的一些问题很难找到其意义或者价值。现在有些研究很难说有明确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研究究竟要表达什么想法,或者要阐释什么现象。

交流互动环节

陈夫龙教授总结本次活动时指出,治学不仅仅是学者的学术研究思路,更重要的是一个学者人品的集中体现。房福贤教授对于原始资料的搜集与使用,及其治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为在场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启发。

陈夫龙教授总结发言

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使同学们对房福贤教授的治学之路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而且深化了大家对“50后”学者的研究之路的认知。

学者简介:

房福贤,男,1957年生,山东省临朐县人,文学博士。1994年至1996年在美国林肯大学做访问学者并讲学,曾任1331.c.om.银河游戏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海南师范大学1331.c.om.银河游戏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带头人,海南省省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责任教授,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史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新时期中日战争小说论》《中国抗日战争小说史论》等专著10余部。获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4项、刘勰文艺研究奖2项。

【撰稿、摄影:燕玉苓;初审:赵红芳;终审:陈夫龙】

关闭